- 贡献
- 0
- 金钱
- 64
- 性别
- 保密
- 威望
- 0
- 最后登录
- 2011-10-12
- 精华
- 0
- 帖子
- 12
- 积分
- 76
- 阅读权限
- 95
- 注册时间
- 2011-7-27
- UID
- 117105009
- 贡献
- 0
- 金钱
- 64
- 性别
- 保密
- 威望
- 0
- 最后登录
- 2011-10-12
- 精华
- 0
- 帖子
- 12
- 积分
- 76
- 阅读权限
- 95
- 注册时间
- 2011-7-27
- UID
- 117105009
|
记得第一次在一篇励志文章中看到:"大丈夫生与乱世,当带三尺之剑,立不世之功!” 感觉浑身血液澎湃,好一个提三尺剑,立不世功!更感到惊讶的此话竟是一员武将(太史慈)所说。说实话,当时我对于太史慈并不是太熟悉,只是隐约知道三国里面有这么一号人。后来读三国或其他资料时就做有心人了,关注起太史慈,也知道了陈寿评价他的话:太史慈信义笃烈,有古人之分。
看的资料多了,在我心中太史慈就是江东第一虎将。太史慈(166—206年),字子义,东莱郡黄县(今山东黄县)人,我发现这世界英雄惜英雄,名人遇名人。太史慈年轻时到辽东,而此时的北海相就是大名鼎鼎的孔融,孔老认定太史慈是个人才,就经常派人看望慰问太史慈母亲。后来孔融被黄巾军包围幸亏太史慈拼死杀出重围到刘备处借兵。太史慈开门见山:“某太史慈,与孔北海亲非骨肉,比非乡党,特以气谊相投,有分忧共患之义。今管亥**,北海被围,孤穷无援,危在旦夕。闻君仁义之名,能救人之急。故特令某冒锋突围,前来求救”说的是合情合理,语义逻辑堪称完美,太史慈完全具备儒将的潜质。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刘备说了据莫名其妙的话:“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邪”,给人一种急需得到别人承认的嘴脸。接下来,刘备解了孔融的围。按理说,刘备处在军阀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,急需像太史慈这样的将才,从时间上讲,太史慈求救刘备发生在《三国演义》第11回(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#阳破曹操),而在第7回(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)刘备第一次遇到赵云,刘备的表现是:”与赵云相见,玄德甚相敬爱,便有了不舍之心”。只是碍于公孙瓒的面子不便明挖墙脚,不过心里老是惦记这赵云,在赵云面前做足了样子,至少在赵云心中是个明君的形象。我估计可能是“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邪”毁了刘备的形象,太史慈是山东人,豪气冲天型的人物,不管刘备怎么明示暗示太史慈归于他的麾下,太史慈坚决不为所动。于是太史慈就拒绝了,回也回的那么有才:“有扬州刺史刘繇,与慈同郡,有书来唤,不敢不去。容图再见”。
投奔扬州刺史刘繇后,刘的对头孙策进犯,于是就有了为后世人称道的神亭岭大战--东莱太史慈大战江东小霸王孙策孙伯符。 孙策当时带着十三个人,其中有韩当、黄盖等人,而太史慈仅带一名骑兵。他毫不畏惧,拍马冲锋,与孙策酣战!当双方救援的部队赶到时,太史慈和孙策已经从马上打到地上,边打边滚,孙策夺得太史慈手戟,太史慈夺得孙策的头盔,可谓半斤八两,不分胜负。见双方大军到,就各自撤回营地。后来,太史慈被设计擒获,送到孙策面前时孙策亲自松绑,孙策笑曰:“神亭相战之时,若公获我,还相害否?”慈笑曰:“未可知也。”策大笑。一个是山东好汉豪迈的笑,一个是江东豪杰洒脱的笑,可谓英雄惜英雄,坦诚相见!慈曰:“刘君新破,士卒离心。某欲自往收拾余众,以助明公。不识能相信否?”策起谢曰:“此诚策所愿也。今与公约:明日日中,望公来还。”慈应诺而去。诸将曰:“太史慈此去必不来矣。”策曰:“子义乃信义之士,必不背我。”众皆未信。次日,立竿于营门以候日影。恰将日中,太史慈引一千余众到寨。诸将都认为太史慈会背叛,而孙策则独具慧眼,这就是将才与帅才的区别,更重要的是孙策找到的不仅是个虎将,还是个意气相投的知己。人生得一知己足矣,难怪他会说:子义乃信义之士,必不背我。
太史慈号称江东第一神射手,百发百中,一次攻打敌人,对方人在军营里沿着城楼边走边骂,并且用手扶着城楼的柱子,很是猖狂,太史慈弯弓搭箭,一箭射中那只手,并且把手紧紧地钉在柱子上!当时刘表侄刘磐骁勇,多次侵扰吴地,太史慈领命抵御刘磐,刘磐从不敢侵扰。
其实大丈夫生于乱世,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后面还有话,太史慈临死前说:大丈夫生于乱世,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;今所志未遂,奈何死乎!让人感到钦佩和悲叹!无论怎样太史慈无愧与江东第一虎将的称号!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