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贡献
- 0
- 金钱
- 8815
- 性别
- 女
- 威望
- 0
- 最后登录
- 2024-11-5
- 精华
- 2
- 帖子
- 4252
- 积分
- 13077
- 阅读权限
- 90
- 注册时间
- 2012-7-20
- UID
- 77743173
- 贡献
- 0
- 金钱
- 8815
- 性别
- 女
- 威望
- 0
- 最后登录
- 2024-11-5
- 精华
- 2
- 帖子
- 4252
- 积分
- 13077
- 阅读权限
- 90
- 注册时间
- 2012-7-20
- UID
- 77743173
|
本帖最后由 hotGANDOM 于 2015-1-16 19:15 编辑
第三十二章其二 往事前尘(中) 晨间初露,缓缓沿着叶脉流向叶尖。滴...露珠落地,唤醒了大地众生,随着一声鸡啼,远方群山间隙中露出了一抹淡金华灿,这正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。
群山中一座不起眼的山脉,却在这个清晨展现了与别不同的风采。氤氲的薄雾缭绕在小山之巅,晨辉缓缓自远方照耀而来,拨开了层层水雾,化作点点晶莹露珠,湿润着这山体的古木翠草。
此刻,一声低沉而响亮的撞击声响彻天地,恢弘的晨钟喻示着生存于群山的生灵自沉睡中醒来,迎接新的一天。低沉的钟声中隐约透露出一种不凡的庄严肃穆。
在这透彻天地的沉响之后,黑衣少年缓缓的睁开眼睛并半坐起来,顶着迷糊的脑袋,用手遮挡在自己脸上,半阖着眼睛。也许因为沉睡得太久,让他的眼睛有点不适应睁眼一瞬的耀目初阳。
未及,少年渐渐习惯太阳的光芒,便放下手并四处张望。
少年发觉,自己正躺在一张竹床之上,而周围只有一张木制小茶几,几上有一副茶具和一顶香炉。这是一间用竹子和稻草扎成的小草庐,但是这里究竟是哪里呢?
带着疑问,少年极力整理自己的记忆。
金顶寺上,梵蕴阐提请求无惑禅师收留自己却遭拒,以负伤之躯独战正道三大宗师和数百侠士,最终魂断金顶。至亲仙逝历历在目,往事前尘,如露如电,一刹即逝,却格外清晰,亲人的教导,犹然在耳,佛陀的叮咛,依旧在耳。然而江山易改,人事全非。有谁能想到,魔族之主,愿意自入包围,只为让自己的儿子能不重蹈自己战伐的一生,可以在佛修中清静自心,给魔族带来一丝的新气象?有谁能想到,佛门慈悲就是将向佛之魔置诸死地?
少年仰天长啸:“为什么!!!既然六道不容,又为何要让我降生此世间!!!”
这到底是何方?我为何会在此?
何谓慈悲?难道魔身之众,便不可以心向佛道?轮回六道,天、人、修罗、畜生、饿鬼、地狱,唯独无魔!出离于六道之外,难道便不能称之为众生?造物玄奇,夺天造化,生于何道,岂是吾辈能掌控?
何谓佛渡众生?何谓众生皆具佛性?如果说六道之外便不成众生,那平等何在、慈悲何在?
声声敲问,直叩内心,满腔疑惑,怒指苍穹。一声长叹:奈何!少年体内自生一股亘古玄力,顿时少年万千发丝散乱,一种玄奇的咒纹自脸庞和手背蔓延全身。与此同时,天际风云隆动,闷雷阵阵,群山之上,登时百兽辟易!
就在少年即将失去自我意识之时,一缕青烟自木案上的香炉缓缓升起,伴着氤氲青烟,一曲古筝清调自远方飘来。禅烟淡淡,古调清雅,犹如初晨之辉,温和却慢慢地消弭着黑暗,让天地重现生机。
少年意识一震,檀木清香入鼻,心神渐渐平息起来。远古的咒纹渐渐变淡,以至最终消失。少年口中吐出一口浊气,天际乌云,再次被太阳所驱散。
心头的愤恨、疑惑转换成一种悲伤、一种感怀,让这位年仅八岁的少年终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水,嚎啕大哭...
哭的,是身属魔罗心向仙,却不能被世人谅解。
哭的,是至亲都已逝去,未来的路,只能独自行走,为了族人的荣誉,为了逝去的至亲,年纪轻轻的他,肩负重担却不知何去何从。
忽而,周遭环境一化,少年惊觉四周变成了一处庭院,院落中有一阙莲池,池畔有一位年轻的僧人在打扫。
奇怪的是,僧人打扫的地上,别说是一片落叶,连一点微尘也没有。
少年擦拭着泪水,缓步走向扫地僧。
“敢问小师傅,这里没有落叶,干干净净的,你在扫些什么啊?”少年问道。
“尘啊。”扫地僧停下手中的扫帚,抬头看着少年,微笑道。
“尘?这里明明点尘不染啊?”少年疑惑了。
“灰尘是尘,心尘亦是。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都会积聚灰尘,如果不勤勤打扫,灰尘就会蒙蔽着我们的心,恐怕到最后,我们连自己的初心是何模样都会忘记呢?”僧人笑了笑,接着道,“心若澄明,遍地落叶之中,也能感受到无常真谛;心若蒙尘,身处莲池畔,也难证素雅恬静。小友,你的心,蒙尘了吗?”
“我的心...蒙尘了...吗...”少年询问自己,眉头皱着,似乎在极力地思考些什么。
“敢问小师傅,曾有高僧作偈‘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。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’,这智慧、心静本来有之,佛性本自具足,又何必拂拭呢?”少年沉思数刻,虔心的询问着。
“小友,这副偈语的故事,你知道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吗?”扫地僧翻手一化,两人面前化现出一张竹桌和两张竹凳,桌子上,放着一壶清茗和一盅禅香。
请坐下吧,我们细细谈来。扫地僧如斯说道。
|
|